参加“陈刚案例及未来‘中国行动’的影响”网络研讨会随感

0

2022年1月30 由亚裔学者论坛等组织在网上联合组织了一场关于麻省理工学院陈刚案件和美国司法部的“中国行动”对未来亚裔美国人在美国学术界的影响的研讨会,研讨会办得很成功,时间虽短,全场只有90分钟,但信息量很大。好在进去得早,受参会人数的限制,后续来晚了的人就进不去了。

参会的演讲嘉宾有,加州民主党联邦众议员刘平云(Ted Lieu ),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教授陈刚,知名辩护律师,罗伯特-费希尔 (Robert Fisher),圣特霍大学法学院教授玛格丽特-路易(Margaret Lewis),研讨会由布伦南正义自由中心研究员麦克-日耳曼(Michael German )主持。

其他嘉宾的客套话不少,但陈刚教授说的的都是干货。他首先感谢麻省理工学院的领导和教职员工给他的支持,麻省理工学院校方在事情发生后,为陈刚教授提供了各种支持,包括请律师和及时提供100万美元保释金等,所以,陈刚教授说,我是这些被“中国行动”计划诬告的不幸者中的幸运者。他特别总结了波士顿FBI和美国司法部在针对他案件的处理中的七点违规(违法)操作,1. 修改证据,他用一个邮件举例说明,美国司法部利用邮件的部分内容断章取义来证明他有向中国政府提供服务的动机;2. 对学术界正常操作说成是犯罪,,由他牵头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华南科技大学的1900万美元的项目资金,这些资金都是在两个大学之间转账,从未进入陈刚教授自己的账号,但波士顿FBI认为只要是你牵头的项目,资金就是你拿走了;3. 作为行业资深专家学者,被邀请成为某些项目的评委是学术界普遍的做法,但司法部对陈刚教授参加中国教育部下属项目的评委表示愤慨,你怎么能为中国政府提供服务?4. 跟中国政府部门之间的邮件往来,没有回复对方,一定是隐瞒了什么,而实际上,按照陈刚教授自己的说法,因为工作忙,他不是每封邮件都会回复的; 5. 无故假定在跟台湾芯片厂家合作时,厂家的人来麻省理工学院访问时,在校外吃饭时没有向学校报告,隐瞒了跟外国合作厂家的活动;6. 无中生有地指责陈刚教授加入了武汉人才计划,而这个事完全是无中生有。同时指责他跟中国大学的活动没有向美国教育备案,实际上,美国教育部早就说过,这类大学之间的活动不需要备案; 7.从不认错,他们没有人愿意承认他们错,总是想找陈刚教授的问题来弥补他们的过错。

在研讨过程中,法学系的教授和律师都称赞陈刚教授在机场遇到FBI搜查时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陈刚教授在机场遇到FBI扣留,跟他要手机和电脑的密码时,他拒绝了对方的要求,没有提供密码,同时要求跟麻省理工学院打电话寻求法律支援,派辩护律师,在律师赶到现场之前拒绝回答任何问题。这种事平常在电影里见过,但是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很多人可能会身不由己地就妥协了,比如孟晚舟的情况,加拿大机场警方要求给出密码,她没有拒绝,所以电脑的东西,比如跟汇丰银行的做贷款时的PPT等资料都一一被拿走了,这也成了后来起诉她的罪证之一。

关于请律师这件事,玛格丽特-路易教授指出,这是我们法律体制不足,穷人没有钱请律师,败诉的机会很大。真要碰到陈刚教授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好的律师团队,结局也是很难料定的。被指控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陈刚教授后来也发言说,针对他的案件,FBI和司法部总是想尽快完事,总是拿一些是是而非的东西来糊弄他,希望他尽快和司法部进入认罪协商(plea bargain)的程序,一旦完成协商认罪他们就成功了。陈刚教授说,碰到这种情况,不要着急,要多跟律师沟通,充分了解自己案件的各种可能性,不要急于马上妥协。比如说,司法部提醒他,他拿了很多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资料,提供给中国的大学,这些都是犯罪行为。而实际上,只有被美国国安机构分类认证(classified)的信息,比如五角大楼分类安全认证的信息才是保密资料,像陈刚教授跟华南科技大学合作项目都在学校的网站有公布,就不算涉密资料。陈刚教授接着说,也是通过这次事件,我才了解到大学里的科研资料都是开源(Open Sources),除非有国家机构来做安全认证(classified),都不是涉密资料,都是可以共享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去年2021年10月25日,被美国司法部判刑的华裔教授张晓明的案例。在此案件审判之前,张晓明教授是位于阿拉巴马州的美国空军大学的教授,自2012起,张教授跟国内联系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他跟上海的一些政府部门的相关人员有些联系。按照美国军方要求,所有在大学任职的人员每年必须向学校申报跟外国政府官员的接触情况。也许是因为他感觉到跟上海的这位官员的联系微不足道,张教授没有向校方报告这层关系。在2020年美国实施的“中国行动”计划中,他跟上海那位官员的往来邮件被FBI发现,调查局的资料显示,在2012年至2017年之间,张教授和上海这位官员一共有40封来往的邮件。最后法庭以他在联邦调查官员询问他时,隐瞒跟上海这位官员的联系作为依据,提供给张晓明教授一个认罪协商的机会,并告诉他,向联邦调查官作伪证,这是重罪,如果我们配合,我们可以给你一个5年的监禁。

想想也是,当年克林顿和莱文斯基的事情,检方指控的事情不少,最后真正能成为判刑的依据就是在联邦法庭的作伪证。这说明在联邦法庭上,或者面对联邦调查官的询问时,不要乱说话,更不要说假话,弄不好,别的指控都不能成为证据,但就凭在联邦法庭或联邦调查官员面前说谎这一点,成了真正可判刑的罪证。

在没有校方的帮助,也没有像陈刚教授的律师团队的支持,张晓明教授接受了司法部协商认罪的5年监禁的条件,认罪了。此案从2021年9月10日立案开庭,到2021年10月25日裁定认罪只花了45天,这在美国司法体系办案中是非常快的速度了。陈刚教授的案子从2021年1月13日在联邦法院立案后,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美国司法部找不到任何能支撑这个案件的证据来继续起诉,最后在2022年的1月20日,宣布放弃对陈刚教授的所有的指控。

听完这个研讨会的第一感受是,川普时代设立“中国行动”(China Initiative)至今甚是悬在美籍华裔科学家,学者和企业高管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被击中,在美国辛苦一生的功劳和名誉毁于一旦,就算最后联邦政府放弃所有的指控,就当事人而言,在心身所受到的打击,对个人名誉的破坏,很难再回到从前,对申报各种国家科学基金心有余悸,没有了钱,还搞什么学术研究?同样,陈刚教授受迫害的例子给那些还在美国高等院校和联邦政府工作的华裔学者来说,也是很大的打击,他们不会像过去那样放开手大干,而是更加地谨小慎微,这对搞好科研是一个很不利的约束,这些人,一方面自己心里有顾虑,同时也会遭到来自同行或者专业评委的歧视。如果“中国行动”这类专门针对华裔学者的美国国家政策不改变,未来在美国的华裔学者的日子都不好过。

第二个感受是,在美国不管你处在什么社会地位,一旦遇到司法上的麻烦,要有足够的钱才能把它摆平。还是拿陈刚教授案子来举例,如果没有麻省理工学院校方派出最强有力的律师团队来跟司法部打官司,并在最需要钱来保释时,及时提供100万美元的保释金,律师团队跟陈刚教授的很多问题的沟通就不会这么顺利,辩护策略也不会这么有效。就像罗伯特-费希尔律师在发言中提到,“不幸的是这就是美国体制,没有律师帮助,你可能很难成功,但请到好律师需要很多钱!”这也就解释了在美国很多被冤枉的穷人案子频频发生得不到解决,而富人犯罪,即便是罪证如山,也能逍遥法外,比如辛普森案件。

第三个感受是,对于这种政治色彩浓的司法案件,即便是当事人没有钱请到好律师,也要自己多做功课,多向周围朋友,特别是司法界的朋友请教,多多了解一下本案件有哪些可能的结局,在没有完全掌握所有的结局情况之前,不要提前进入认罪协商程序。因为一旦你着急结束案子,提前认罪,司法部门倒是成功完成任务,你却在自己的人生记录上画上一笔污点。

说到参会后的收获,应该是从陈刚教授案情介绍那里了解到,在机场遇到警察突然要求交出手机和电脑密码时,是可以拒绝的,而且可以拒绝回答任何问题。虽然你可能没有钱请到好律师,但也可以以此为由拒绝回答突发的提问,为后续处理问题留有余地。陈刚教授在这里提供的是第一手资料,是完全可信的。对于往返于中美之间的华人朋友,记住这一点很重要,万一哪一天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知道如何应对了。

 

 

 

Loading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