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歼20大规模量产,新雷达引人注目,六代机即将出现?
近期,一组最新生产下线的歼-20照片引发国内外媒体关注,这批歼-20战斗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他的雷达罩为红色底色。一般而言,雷达罩的变化,就预示着战机的雷达出现了改进或者更换,毕竟不同尺寸、不同材料、不同功率、不同运行温度的雷达天线,需要不同的雷达罩来匹配。因此,这批歼-20战斗机显然更换了更为先进的雷达;而且此次雷达更换的测试明显已经完成,毕竟这批红头歼-20战斗机一口气就造了多架,光是照片里就有4架停放在机棚内。
除了雷达的变化引人关注外,歼-20的产量多少也吸引了很多专家进行分析。要知道,如果改进型都能进入量产,那么初期型号的产量必然不会少。我军已经公开装备歼-20的部队,已经达到了9个旅,遍及各个战区。此前有消息称,歼-20的总产量已经接近200架;如果此次红头歼-20一出现就能进入高速量产,那也能够印证歼-20的脉动生产线已经进入全速阶段,4条生产线年产量可达50架左右,歼-20的服役总数肯定超过美国F-22A战斗机,现役200架的数量应该可以确信。
战斗机在服役期间进行雷达升级,是十分普遍的做法,几乎每一型战机都要进行类似的升级,过去的歼-7、歼-8,后来的歼-10、歼-11,无不在服役期间进行了多次雷达升级,通过雷达的升级,带来了战机性能的跃升。比如,歼-10A战斗机就通过把1474脉冲多普勒雷达更换为新型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实现了从4代机到4.5代战机的跃升。
歼-20此次更换雷达,也同样意味着歼-20性能有了大幅度升级。要知道,歼-20从一开始服役,就装备有AESA有源相控阵雷达,且是我国已经在歼-10、歼-16等战机上验证成熟的相控阵雷达技术,服役当初就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在机载相控阵雷达方面,一直都走在国际最前列,无论是空警系列预警机,还是各型战斗机,我国都能实现在同一孔径、同一功率条件下,性能比美国雷达更好的目标。
比如,我国为枭龙 BLOCK 3型战斗机研发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就在宣传中明确提出,该雷达性能比肩美国F-35A战斗机的AN/APG-81雷达;要知道,KLJ-7A雷达不过是我国一种外贸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而且孔径不大,如果他都有如此性能水平,那么歼-20自用的大孔径有源相控阵雷达必然性能更为出色。考虑到我国有源相控阵雷达已经发展出侧阵列,实现“三面式”雷达设计,可以为战机提供更大角度的探测范围,而美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雷达技术,因此歼-20初期型的雷达性能超过F-22A乃至F-35A都是可以确定的。
歼-20的雷达本就先进,此次又再次升级,意味着歼-20很可能要把原来的砷化镓材料雷达更换为氮化镓材料雷达。有源相控阵雷达功率很大,使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会对雷达性能产生直接影响。毕竟,大功率就会带来高温度,相控阵雷达的T/R组件耐高温性能越好,雷达的功率就能更大,雷达探测的距离和精度就会更高。
氮化镓比砷化镓的耐高温能力更强,且重量更轻,因此十分适合制造复杂的战斗机有源相控阵雷达。歼-20战斗机如果更换了氮化镓雷达,那么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战斗机的远程探测距离,增强远程交战能力,而且还能通过降低机头重量,实现更好的飞行性能,提高机动性。因此,红头歼-20战斗机已经可以看做是歼-20战机的性能重大提升版本。
此外,红头歼-20战斗机也能更好匹配和发挥我国PL-15远程空对空导弹的战斗力。毕竟有消息称,PL-15导弹的射程可能接近300公里,但是歼-20的雷达探测距离都还没有这么远,实战中也最多能发挥出PL-15导弹200公里左右的射程,所谓“看不见就打不到”。目前而言,我国空军只能通过A射B导的方式,由友机提供目标发现和导弹引导,才能发挥出PL-15导弹300公里的射程。因此,歼-20更换新雷达,且具备更远的探测距离,对于充分挖掘我军导弹的射程优势,提升体系作战的实力,是有极大好处的。
歼-20战斗机当前已经被公认为全球性能最先进的现役战斗机,他独特的抬式布局、高速设计、全动垂尾、先进雷达,都是确保他领先于美国F-35A、F-22A和俄罗斯苏-57的重要因素;而且歼-20目前还连续推出了双座改进型、雷达改进型,似乎也成为全球5代机中改进型号最多、改进幅度最大的战斗机,且不排除未来推出动力升级型号、矢量发动机型号。这体现出我国航空科技旺盛的研发能力和军工企业高效的制造水平。或许未来,我国将在战斗机的技术和规模上,都超过我们的假想对手。
当然,歼-20的不断升级,也预示着我国第6代战斗机即将出现。毕竟,在现役战机上运用下一代战斗机的技术,也是我国的通常做法;比如在歼-10战机上使用DSI进气道技术,在歼-16战斗机上使用5代机的雷达航电等。此次歼-20升级的新型雷达,或许正是我国为下一代战斗机准备的子系统之一。随着6代战机所需技术的逐渐运用和成熟,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进度也会不断提升,或许我们距离看到国产6代战机,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