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盐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知青朋友在一次街坊邻居的小范围聚会时讲述他当年下农村,三年后考上大学离开农村那一天,告别邻居老太太的故事。今天想起来了他的这个故事,征得他同意,首次发表。
上个世纪60-70年代,准确地说就是1968年起,全中国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响应政府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位知青老哥跟大家一样,高中毕业后来到了边远的农村,这是一个山区,四面环水,除了一个方向有一座桥可以出去,其他三个方向都要摆渡才能出去。
据这位老哥回忆,下乡三年后,当他拿着入学通知书到公社办好户口迁移,再到村里,跟村里的乡亲们一一告别的时候,大家都在祝福他,希望他好好学习,把握住机会,祝他事业有成。总之,此刻大家跟他说的都是一些客套话。最后,当他回到那住了三年的泥墙屋,在进门的时碰到邻居老太太,他顺便把自己要离开村子的事跟她说了,并感谢她这些年来给与的帮助,这些也算是客套话,因为在这位老哥的记忆中,在过去的三年里,他几乎没有跟她说过几句话。邻居老太太自然也跟他说了几句恭维的话,然后,她话锋一转,说了一句让他感到汗颜的话,她说,“小伙子啊,你这回真的要远走高飞了,不会再回来了,你还记得你借我的那一杯盐吗?”
借了她一杯盐?哦,他突然想起来了。那是他刚到农村的时候发生的事。他回忆说,那时候的农村条件十分艰苦,尽管知青们在下乡时把能想到的东西都想到想到了,把能带都带上了,比如锅碗瓢勺,大米,面条,豆豉辣椒,榨菜,等等都带上了。但在刚到农村的第一天晚上做饭时,他发现还是缺一项虽然不贵,但是很重要的东西,盐。而要去买盐的地方那是12里地以外的公社供销社,这么晚了, 黑灯瞎火的时候走过去,估计到了那里人家也关门了。不得已,他只好跟邻居老太太说,能不能跟她借点盐?老太太二话没说,进屋里去了。后来才知道,老太太是单身,是村里的五保户。具体什么是五保户,这里就不多解释了(我是后来网上搜索才知道的,有兴趣的自己去查吧)。
不一会儿功夫,老太太端着一小酒杯的盐给了他,他谢谢老太太的帮助,把这小酒杯的盐倒入自己手里拿着的碗中。然后就去自己的小泥房子里做饭去了。据他回忆,农村的那种小酒杯就是5钱杯,一次可以装5钱白酒的那种杯子,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概念,我这里找了一个5钱杯,装满盐,大概就是下面图中的样子。
按照这位老哥回忆,当时的盐是1角7分钱一斤,5钱盐,算是1/20斤,也就是是一分钱不到的东西,但她老人家一直记得,因为在当时来看,这价值不到一分钱的东西,也是很值钱的东西。你不走,人家也不跟你说要你还,知道你不还她的盐,自然有你的难处,但是你一说要走,知道你不会再回来,于是,她不得不主动提醒你,你还欠她一杯盐呢!
这件事让这位老哥久久不能不能平静,一方面是,他没意识到当时农村是多么贫穷,连一杯盐都是不可忽略的财产,当然作为知青,他完全没有这么认为,他以为就是给自己一个方便,虽然口头说是借,但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这杯盐还需要还给她的。另一方面,他看到了农村人淳朴,即便自己不富裕,只要能帮的都会来帮你。想到这里,他飞步跑到了自己小泥房子,拿着灶台上的那一罐盐,再跑回邻居家,把整个盐罐子都给了她,要她收下。下面场景让这位老哥惊呆了,只见老太太从厨房里拿着那个小酒杯从他的盐罐子装满一杯盐,然后跟他说,有这么多就够了。谢谢你!无论他怎么跟她解释,老太太只接受那一杯盐,而不是那一罐盐。
作为富起来的中国人,当我们回想起这些不算遥远的事,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